以磷石膏为墙体的网格式框架结构墙体与框架结构墙体试验研究

来源 :第六届海峡两岸土木工程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gziji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4榀整体性相同的4层以磷石膏为墙体的网格式框架结构墙体和3榀整体性相同的4层常规框架结构墙体在反复水平力作用下的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磷石膏为墙体的网格式框架结构墙体表现出框架结构的受力特性,试件墙体各层中均出现反弯点,其抗侧刚度、承载力、耗能、延性等抗震性能均优于常规框架结构,以磷石膏为墙体的网格式框架结构是介于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受力性能之间的一种结构形式.此种结构,从节能角度来看,磷石膏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比采用一般墙体材料更节能;从环保角度来看,磷石膏为磷矿产生的工业废渣,充分利用工业废渣作为墙体材料,即节约土地资源,又符合国家提出的墙改政策.因此,以磷石膏为墙体的网格式框架结构若能大量开发应用,必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高性能混凝土结构中(HPCS)的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抑制碱骨料反应措施上不同这个问题.利用CECS 48∶93标准中的砂浆棒压蒸法,研究了在相同流动度和基准砂浆水胶比固定的条件下,矿物掺和料、高效减水剂、引气剂以及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复掺对砂浆中碱-骨料反应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粉煤灰和硅灰复掺到砂浆中后,只有当粉煤灰掺量为20%及以上时才可以较好的抑制碱骨料,但长期抑制效果
由于烧结烟气工况的特殊性,半干法脱硫技术将会在该领域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由此产生的大量脱硫产物的资源化应用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本文以半干法脱硫灰为研究对象,研究脱硫灰与矿渣微粉复掺作为混凝土掺合料的可行性.实验分析了半干法脱硫灰的理化性能,采用ESEM考察了半干法脱硫灰的微观形貌,采用XRD分析了组成成分;研究了半干法脱硫灰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脱硫灰与矿渣微粉
采用水泥水化体系和粉煤灰非水化体系两种净浆,研究葡萄糖酸钠(Sodium Gluconate,SG)对萘系高效减水剂(Polynaphthalene Sulphonate,PNS)在粉体颗粒表面的吸附特性的影响,更有助于探讨缓凝剂SG的保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PNS未达饱和掺量时,适量的SG可明显降低两种浆体的流动度经时损失,但也降低了两种浆体中PNS在粉体颗粒表面的吸附量,并且吸附量的降低幅度随
采用流变仪对掺有保坍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纯水泥浆体进行了流变学研究,通过剪切应力和塑性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趋势得出,该减水剂对纯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具有良好的保持能力,对水泥浆体具有优良的流变学改良特性.
减水剂渣是浙江五龙化工排出的一种工业副产石膏.单独用做水泥缓凝剂时,存在流动度过大、凝结时间长、28d强度低等问题,与其它工业废渣复配可得以克服,同时外掺磨细矿渣粉能显著提高28d抗压强度.
用交流阻抗谱的方法对水泥净浆的水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从不同龄期和不同的水灰比的水泥净浆的交流阻抗谱的特征出发,对水泥材料的水化过程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阐述了龄期和水灰比对水泥材料水化过程影响的交流阻抗谱表征.
钢渣及造纸污泥成球后,在密闭碳酸化养护釜中通入CO2窑尾废气进行碳酸化养护,CO2气体分压Pco2=0.25MPa,温度T=20±2℃的条件下养护t=2h.通过XRD、SEM和MIP分析,碳酸化养护后的集料中有较多的颗粒状碳酸钙生成,孔隙率低,结构致密.实验结果表明,纯钢渣集料碳酸化增重率15.74%,碳酸化后体积密度及载荷平均峰值压力分别为2.24g/cm3和65.55N;钢渣混合造纸污泥集料碳
坝陵河大桥为主跨1088 m的单跨简支钢桁加劲梁悬索桥,大桥跨越坝陵河大峡谷,山高谷深,钢桁加劲梁设计是大桥建设的一项关键技术问题.在坝陵河大桥钢桁加劲粱设计过程中,完成了如下4个方面的技术创新工作:(1)在国内首次采用新型整体节点方案,有效减小了钢桁加劲梁整体节点的二次应力并节约了钢材;(2)在国内外首次设计和研发了桥面开槽和气动翼板组合的新型气动控制措施,成功解决了坝陵河大桥颤振失稳的技术难题
以世界首座跨径超过千米的斜拉桥——苏通大桥为工程依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现场测试及反演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千米级斜拉桥结构特性、千米级斜拉桥结构体系与关键参数影响、千米级斜拉桥设计理论与方法、千米级斜拉桥核心设计分析软件、千米级斜拉桥设计指南等核心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整体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多座特大桥梁工程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结合工程实际,设计两个平面三角形桁架子结构,进行破坏性静力试验,从而对子结构中一端偏心一端轴心连接的Q460高强等边单角钢进行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并将试验结果与中国《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02)及《美国输电铁塔设计导则》(ASCE10-1997)中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SCE10-1997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且偏于安全,而中国D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