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语法结构变异中的重音标志例释——以“是”任指义的发展线索为例

来源 :济南大学,全国汉语方言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肥方言属于北方官话范围内的江淮官话。本文介绍了方言“是”任指句的特点,阐述了合肥方言“是”由判断功能转向任指功能的语法转化过程。
其他文献
本研究受教育部重大课题的资助,2003年暑假前往乌拉特前旗,调查蒙古语言的使用情况。到达旗所在地西山咀镇后,据相关人士说近年来该旗蒙古语授课小学数量急剧减少,已经影响到蒙古族学生用母语授课的积极性。文章结合乌拉特前旗和科尔沁右翼前旗的一些数据和全区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当前蒙古语授课中小学现状。
《经传释词》是王引之将乾嘉时代发展成熟的因声求义的方法引入虚词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它的主要成就是能够因声求义,主要不足是保留了训诂式(代入式)的说解方法.《马氏文通》的虚词研究是马建忠将西方语法方法引入古汉语虚词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它的主要成就是使用描写式的说解方法,主要不足是忽略了因声求义的传统.正确的古汉语虚词研究方向应该是二者的结合.
本文从先秦墨子、荀子等对"譬喻"的研究开始,经刘勰的《文心雕龙》,到宋代陈骙的《文则》,简述了中国古代的隐喻研究.
本次研讨会是由汉语界和外语界联手举办的.酝酿策划始于1999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分别提出邀请名单,共同拟定研讨议题;会议经费由外研社提供,组织筹备工作由外研社新成立的研究发展中心承担.在马建忠的时代,以及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中国语言学还没有汉、外两界的分割对峙.值新旧世纪之交,汉语界和外语界的学者聚首一堂,共同追怀这位中国语法学的奠基人
20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一方面继承传统的研究,取得很多成果;另一方面,在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语法学、语音学、词汇学;音韵、训诂、文字、方言、修辞等学科从传统学术转向现代学术方面,也有大量成果.本文回顾了20世纪中国语言学研究的进展及取得的效果.
会议
汉语语法学界关于名词化标记的研究很多,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即对汉语史中出现过的名词化标记的研究、对现代汉语方言的名词化标记的研究以及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名词化标记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山西方言名词化标记的概况和声母同时为t和n的名词化标记的来源,分析了声母为n或l的名词化标记的来源和声母为t的名词化标记的来源。
普通话的“还”在粤语中经常以“仲……添”的形式出现,由于“添”的使用造成了普通话和粤语之间的差异。本文介绍了粤语中的几个“仲”,探讨了“仲……添”是否是一个非连续成分以及“仲”跟“添”在句法结构上的位置。
近百年来北京文艺体文本中正反问句这类句式一直在发展演变之中,正反问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出不同的类别。本文介绍了正反问句的句法分类和正反问句内部小类的信疑度,阐述了判断类正反问信疑度的方法,浅谈了北京话反问句的发展演变。
本文进行的比较和问题的讨论都是以对魏县方言“了”的详尽描写分析为基础的,分析了具有两种语音形式“了”的结构,阐述了进行此类描写分析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