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与生态效率——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分析

来源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u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挑战,不断提高生态 效率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通过计算中国各省的生态效率,分析 技术进步对改善生态效率的推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于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 推动作用,而且这种推动作用的边际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省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因此,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脱资源和环境约束,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 展的根本途径。
其他文献
促进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 求和必然选择。财税政策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推动资源节约、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具有最为灵活有效和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资源节约导向的财税政策尚 存在明显不足,政策效应有待进一步彰显。为此,应根据我国资源节约长期战略目标的要求, 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的支持、促进资源节约的财税政策体系,以尽快缓解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本文首先利用泛珠三角各省(不含港澳)1995-2009 年的能源强度及其它能源相 关变量的数据做回归分析,得出SB(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DB(能源消费 中电力消费所占比重)和FDI(外商直接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能源强度的显著影响 变量。接着运用多层统计模型进一步量化泛珠三角贸易对能源强度异质性的影响。分析结果 表明,泛珠三角各省能源强度异质性显著;贸易是能源强度异质性产生的原因
文章根据资源流成本核算原理,以资源在企业各工序的物质流路线为基础,按 照产品生产过程的资源输入、产出及废弃等信息,将输出资源成本划分为资源有效利用成本 与废弃物损失成本,并计算废弃物外部损害成本,同时分析了资源流成本核算带来的功效。 在此基础上,以原生铝生产企业为例,对企业循环经济开展前后的资源流成本进行了计算与 比较分析,对企业采取的循环经济措施进行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的评估。文章认为,资源 流
我国劳动力资源正面临着低端劳动力资源人口老化和中高端劳动力资 源人口绝对数量日益上升这两大结构性转变。通过对不同劳动力资源对经济增长 效率、工资的影响进行对比,本文发现,劳动力资源结构的变迁已经影响到了劳 动力市场的工资结构,即在劳动力市场上,低端劳动力资源的谈判能力已经超过 了高端劳动力资源的谈判能力;与此同时,本文验证了大多数学者所支持的中高 端劳动力资源的投入比低端劳动力资源的投入更能提高经
目前我国加强对稀土生产和出口的限制,而同时国内稀土消费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 把握好稀土行业的发展趋势,对规范稀土行业秩序和实现稀土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将起到较 好作用。本文在比较常用的矿产资源经济预测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到我国稀土生产、消费数 据的时间序列较短且存在一定波动的实际情况,本文指数平滑法、ARIMA 模型和BP 神经 网络等方法分别对我国稀土供需进行预测,并从中选择适当的方法。最后依据预测
在企业产品综合评价及产品设计过程中,传统的标准成本评价以及生命周期评 价方法皆因仅仅注重产品的某一方面(经济或环境因素)而存有不同程度的缺陷,论文基于 生态设计理念及评价方法,在揭示产品生态设计与资源价值流转评价内在逻辑关联的基础 上,以产品的资源效率、经济效率以及环境效率连乘积为核心,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资源价 值流转评价分析模型。该模型从总体上把握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资源价值流转状态,深 入分
摘要: “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约束,必须增强环境意识,树立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重要着力点。本文认为面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应该寻求一条更加符合中 国国情的、更加重视资源、能源、环境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区域绿色创新体系是 建设“两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从提高区域生态文明水平的视角。分析
摘要:氧化铝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产业,然而由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氧化铝行业环境风险逐渐增大,制约了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氧化铝行业的 环境风险控制显得尤为迫切。结合氧化铝行业发展实际和已有研究文献资料,本文综合分析 了在政府、社会、企业等多级因素影响下的我国氧化铝行业的环境风险控制要素,构建了氧 化铝行业环境风险联动控制体系的理论框架和应用内容,最后提出应通过搭建集成信
过度工业化是一个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概念,可以体现为整体过度化、区域过度化、 以及项目过度化等形式。本文从2001——2010 年的数据出发,对东三省的工业总产值与工业污 染治理的投资这两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寻求二者关系,以探索工业区域化过度的测度的 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借鉴,更为构建资源 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提出有益的对策建议。
传统框架下的创意产业政策,只考虑外在制度和经济特征,其政策效果不尽人 意。本文提出创意产业的政策设计应在三维框架下展开,即创意产业外在制度、创意产业经 济特征和创意产业内在制度。研究表明,三维框架下的创意产业政策是有效率的,地区之间 创意产业的差距将缩小,后发地区将极有可能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地区创意产业。因此,政策 制定者应注重了解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三维框架下制定恰当的创意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