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来源 :2012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暨鼻肿瘤专题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73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2012年3月至5月,收集AR患者24例(AR组)和1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ELISA检测血清中IL-17、TGF-β1的水平.结果:AR组和对照组Th17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76±0.60)%、(0.59±0.17)%,AR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和对照组Treg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65±0.79)%、(5.03±1.92)%,AR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血清中IL-17的表达水平(66.9±62.6) pg/ml高于对照组(58.7±28.0)p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血清中TGF-β1的表达水平(0.37±0.05)pg/ml低于对照组(0.50±0.07)p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R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存在功能失衡,其可能在AR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对药师与患者对药学服务认知的差异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理人员药学服务水平。方法:设计两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到本药房取药的患者或患者家属,以及门诊药房的全体药师。结果:患者对门诊药房服务的总体表现是满意的,个别受调查患者对药品价格不满意。药师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情况良好,大多数药师认为自身主要欠缺参与临床治疗方案设计的能力。结论:我们需要提高药师的主动服务意识,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治理工作已经开展了一年有余,二级以上医院执行情况相对比较到位,基层医疗机构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某市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思考和分析,以便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目的: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依托医院信息系统(HIS),利用power builder 10开发工具,开发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控及行政干预系统。结果:该系统分为“系统登录”、“基础数据”、“干预条件设置”、“监督考核”4部分,通过对临床医嘱的审核,能够对抗菌药物剂量、处方用量、药敏试验、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等实施“用药提醒”、“用药说明”、“用药审核”及“用药禁止”4
通过介绍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中的关键作用,说明临床药师的重要性。分析临床药师在临床中的作用及地位,以及如何提高临床药师的素质和技能。说明临床药师是药品临床使用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临床药师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临床药师只了解药学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在其培训和临床实践中,其综合素质决定了临床药师工作的工作成就和受欢迎程度。而一个成功的人,主要靠EQ(情商)IQ(智商)和AQ(逆商)。笔者在临床药师的教学与实践中发现:目前我们的临床药师的培养体制中对临床药师的知识培训有足够的重视,但对其人文知识及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欠缺,造成部份临床药师在其
目的:为计算机网络更好的为我院中心药房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介绍我院中心药房管理系统的应用基础上,分析中心药房实际工作中应用计算机存在的问题。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对药房药品的库存数量与库存金额的管理,对药品的监管起到重要的作用。结论:计算机网络在中心药房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
目的:探讨中药信息服务在综合性医院中药房的应用。方法:利用药学信息服务平台和HIS系统建立中药饮片的全方位信息化服务子平台。结果:提升了中药合理用药水平,拓展了中药药学服务。结论:药学信息化服务水平在中药房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医院中药房药学服务的发展。
目的:对我院中药饮片小包装配方差错进行统计,分析配方差错的原因并有效控制和减少差错发生.方法:对我院门诊中药房2011年11月~2012年4月中药饮片小包装处方调配中发现的配方差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饮片小包装配方总差错率为3.74‰.结论:明确我院中药饮片小包装配方差错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为减少中药饮片小包装配方差错提供参考和依据.
目的:观察伯克纳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鼻腔局部给药,观察7~12周。结果:所有病例用药次日即感症状减轻,仅1例患者用药7周因出现鼻出血而放弃,还有4例因疗效不明显12周后停用.总有效率93.9%,显效31例(37.8%),好转46例(56.1%),无效5例(6.1%).结论:鼻用糖皮质激素的安全使用问题也应引起关注,可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尤其是儿童患者,同时要监测身高.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4(IL-4);转录因子T-bet,GATA-3的表达及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分析IL-17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Th2类细胞优势应答中的作用.方法:采集42例变应性鼻炎急性发作期患者,28例变应性鼻炎缓解期患者和24例正常人的外周血15mL,其中20例初诊患者标本分别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采样.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