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的两次北京之行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清史室,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e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8年8月的第一次北京之行和1919年12月的第二次北京之行,对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型影响深远.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接受先驱者的影响,开始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进而在探索改造中国的社会实践中,完成了与无政府主义、改良主义的决裂,确立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初步实现了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
其他文献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科学信仰的指引,大学生作为重要后备力量,其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确立程度必将对"中国梦"的实现产生直接影响.当前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好的,但少数大学生信仰危机值得关注."中国梦"视阈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理论与实践现实都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地位,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阵地作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拓宽
新媒体因其交流方式的多样性、渗透性,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传播方式,而是人们的生括、工作、学习的方式.尤其是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正以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实实在在地走进了大众的现实世界.新媒体因其具有直观、生动、便捷、刺激等特点,而在大学生中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和影响.它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维和行为模式.
本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最后就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途径方面提出了首先,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其次,要增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同。再次,要引导大学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最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应积极配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宽容和思维发展的空间,教导他们尽量多
本文借助泰尔指数一阶嵌套分解法和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研究了2000-2011年山东省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均等化问题,发现:在时间尺度上山东省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差异在减小,均等化水平在提高;在空间尺度上不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济南、淄博、烟台、威海、莱芜等五地市与周边邻接地市在空间尺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在时间尺度上差异在扩大;存在空间异质性,其格局与普遍意义上的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存在差异;
本文给出了网络及网络环境的涵义,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阐述了网络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最后,给出了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德育建设的一些措施.首先,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利用网络介绍国际国内形势,并且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影响稳定大局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实践平台是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场所和载体,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要通过改进学生创新教育理念,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普及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设立创新基金和科研立项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多种途径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使创新能力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社区是社会的基层单位,休闲文化建设应从社区做起,把休闲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社区居民为主体,广泛开展符合社区历史、地理特点、符合社区居民心理特征、满足居民休闲文化需求的形式多样的社区休闲文化建设。通过对社区休闲文化活动进行分类,为了促进社区休闲文化建设,笔者提出培养良好的休闲文化,倡导积极的休闲生活方式,丰富社区休闲文化活动的内容。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创休闲文化品牌。完善管理体制和运
通过对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派别在北京和谐相处现象的分析,并通过对其产生这种现象原因的探究,指出宗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要开展教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民主办教、努力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独特作用的窗口,也是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中心,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没有扶此消彼的作法。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的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起着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的作用.通过对中华民族精神内容文化内涵的详细分析,指出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寄托着民族的希望,昭示着国家的未来。一定要用民族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让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励无数青年学生继往开来,不断前进。
晚清图书馆目录由最初的藏书楼书目演变而成,并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多种多样的书目类型,通过对其在文献的编排、著录等方面形成了许多鲜明的编纂特色的探究.重点分析了其文化内涵,它成为启迪大众、教育大众的文化工具,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成为研究近代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