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汞在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汞是一种高毒性非必需元素,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其化学形态,有机形态的汞对人体的危害远大于无机形态的汞,能够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严重的毒性.在汞的各种形态化合物中,甲基汞(MeHg)具有生物富集并能在水生食物链中生物放大的特性.甲基汞能够沿着细菌、浮游生物、大型无脊椎动物、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的食物链富集,最终反馈给食用者.通过生物放大作用,鱼体内甲基汞的浓度可达水体中浓度的104-106倍,因此研究甲基汞在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效应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渤海湾中的典型食物网为研究对象,利用甲苯二次萃取-直接测汞法,测定渤海湾食物网中13个营养层次物种的甲基汞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物,如螺类、扇贝、蛤类肌肉中的甲基汞浓度较低,分别为30.8ng/g、14.1ng/g和25.9ng/g;甲壳类动物,如螃蟹和皮皮虾肌肉中的甲基汞浓度稍高,分别为73.4ng/g和64.Sng/g;杂食性鱼类如梭鱼和青鳞鱼,分别为59.06ng/g和56.82ng/g;肉食性鱼类,如鲬鱼,狼鱼,绵鳚和海鲈鱼,分别为148.15ng/g,127.70ng/g,96.55ng/g和157.95ng/g;食鱼鸟类,如银鸥肌肉中的甲基汞含量远远高于其他营养级的生物,达到552.53 ng/g.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的渤海湾食物网中的氮和碳同位素营养级定位结合分析表明:渤海湾食物网各营养层次生物肌肉中甲基汞的浓度随着食物链的层级而增加,体现出生物放大的特性.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