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Fe3O4纳米粒子在MRI/磁热治疗中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y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e@Fe3O4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磁学性质而被广泛关注.本文采用高温热解五羰基铁合成具有核壳结的Fe@Fe3O4纳米粒子,其中Fe核的直径为7.5±0.8 nm,其饱和磁化强度可达95 emu/g.我们采用配体交换的方法,利用2,3-二巯基丁二酸(DMSA)交换纳米粒子表面的配体,实现纳米粒子的水溶性,其水合粒径达到27.8 nm左右,且在二次水中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溶液MRI测定表明,DMSA修饰的纳米粒子Fe@Fe3O4纳米粒子的r2值高达228 s-1·mM-1,可用于动物的核磁共振成像.而且,该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磁热效果,在60A,200 kHz的条件下,20 min内溶液的温度可以升高12 ℃,在活体磁热治疗中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其他文献
  我们应用我们新发展的一种策略,来研究条件无序分子伴侣与其底物之间这种快速多样的结合是否具有特异性。我们的思路是在体研究两种功能结构非常相似的条件无序分子伴侣的
  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结合传统的化疗、放疗,第一代靶向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亚硒酸钠代谢过程中,硒醇是主要的代谢产物,并与活性氧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因此同时检测癌细胞内亚硒酸钠代谢过程中硒醇和活性氧的水平对于阐述亚硒酸钠的抗癌机制是非常重
  FLT3激酶已被确证可作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靶标.通过对本课题组前期开发的EGFR激酶不可逆抑制剂进行的一系列结构改造,本文首次报道了蝶啶酮母核可作为FLT3抑制剂用于
  生物合成在利用前体化合物高效合成大宗化学品,生物燃油以及天然产品等高附加值化合物的应用中发挥重要角色,对微生物生产目标化合物合成途径中涉及到的内源以及外源反应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简称ACCase)是植物代谢过程中催化植物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是1958年发现的除草剂的一个作用靶标.ACCase类除草剂包括芳氧苯氧丙
  磁性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尺寸效应、磁学性能以及在癌症诊断治疗方面的特殊性质,在生物医学特别是分子影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如何将肿瘤靶向成像和治疗技术相结合
  利用化学小分子调节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一直是化学生物学家努力的方向之一。我们的策略是将酶的关键残基位点插入带保护基的非天然氨基酸,使其丧失活性。通过发展生物
  许多肿瘤的发生是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失衡所致.研究表明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凋亡机制被抑制,肿瘤细胞因此得以过度增生.Bcl-2蛋白家族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
  由于血吸虫药物自身不能被仪器直接检测,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化学结构修饰,“嫁接”一个具有“报告”基团,使药物分子“可视化”,进而可以用于药物作用机理等研究中[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