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山巴里坤盆地的发育过程及动力背景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天山地区位于新疆东部,隶属于中亚造山带,具有典型的盆山结构.区内博格达-哈尔里克山和莫钦乌拉山将三塘湖盆地,巴里坤盆地和吐哈盆地分隔成"三盆两山"格局.新生代以来,东天山地区经历了强烈的隆升和剥蚀,这长期被认为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有关.结合前人对该区域的研究成果,巴里坤盆地在渐新世-中新世,可能是受戈壁-天山断裂强烈左旋走滑的影响,从而在拉张环境下形成左旋拉分盆地,新生代晚期则又受到南北向强烈的推挤盆地地貌形态发生改造。
其他文献
会议
本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了采自淮南矿区谢一矿、谢二矿、老鳌塘、九龙岗等地的水样、矸石堆样、土壤样、底泥样及井下矸石样等共47份样品中PAHs的分布赋存规律、迁移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洋-陆俯冲带内高压/低温变质岩的研究对于探讨洋壳俯冲-折返机制及其变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洋壳携带海底沉积物及海沟处堆积体向陆壳深部俯冲,并发生高压低温变质作用,形成蓝片岩和C型榴辉岩.综合可知,北祁连造山带完整的记录了由大陆裂开-大洋化-洋盆扩张并俯冲消减-沟、弧、盆体系形成和完善-洋盆收缩闭合-碰撞造山的全过程。
会议
造山带中的混合岩是地壳部分熔融的直接证据,而混合岩熔融的过程可能会影响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佛坪穹窿地区位于南秦岭最狭窄的位置,构造变形复杂,包括龙草坪和佛坪2个次级穹窿,在穹窿核部有大量混合岩出露.部分熔融作用加速了地壳的分异以及垮塌过程,并在215-210 Ma混合岩快速迁移至浅部,这个过程中携带了热量迁移至地表,为晚期浅部地壳的部分熔融作用可能提供了热。而地壳在部分熔融以及迁移过程中可能部分
龙王-花岗岩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卢氏 栾川陆缘断裂带内,出露面积约为140 km2,为该区最大的碱性花岗岩侵入体.岩体侵位于新太古代太华群结晶基底,东侧被早白垩世合峪花岗岩侵入.龙王-岩体岩性较为均一,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主要矿物为石英,碱性长石,黑云母,且含有霓辉石、钠铁闪石等碱性暗色矿物.推测岩体是大陆碰撞拼合之后的裂谷事件的岩浆产物,形成于板内伸展构造的非造山环境,动力学背景可能
阿尔坦敖包萤石矿床位于蒙古国苏赫巴托省乌勒巴彦苏木,西北距首都乌兰巴托460 km.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隶属南蒙古超地块-北戈壁岩浆岩带—西乌尔特(Baruun Urt)被动大陆边缘岩浆岩带东段,蒙东大断裂南侧.沿蒙东大断裂分布由火山岩和深成岩构成的岩浆岩带,岩浆活动广泛而强烈,为研究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及热动力条件.前人研究成果表明,阿尔坦敖包萤石矿床床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80-240℃左右,属中
秦岭造山带广泛发育早中生代花岗岩,他们的成因可以对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关键制约.宝鸡岩体位于北秦岭,出露于商丹缝合带北部,是秦岭构造带中规模较大的复式深成岩体之一,呈不规则岩基产出.该花岗岩体具有多期次侵位的特征,前人对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相对薄弱,其形成时代存在不同认识.在AMF-CMF图中,钾长花岗岩落于变杂砂岩区域,可能暗示钾长花岗岩是由变杂砂岩组成的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而形成的。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部偏北,为一个多构造体制、多演化阶段、不同类型盆地叠加的复合克拉通盆地.盆地内赋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鄂尔多斯盆地更是砂岩型铀矿的重要勘探基地,在盆地周缘已发现多处铀矿床、矿化点及异常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预测区航放异常及航磁异常对该区铀矿化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铀矿化与航放总道异常密切相关。研究区航放及重磁异常良好,根据地、物、化、遥综合研究认为乌里
在地壳伸展构造背景下,华南晚中生代形成典型的"盆岭构造"体系.为认识该地区的岩石成因和地球动力演化,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花岗岩.由此可见,华南晚白奎世古气候变化影响了永崇盆地陆相冲积地层的组成。这一古气候变化趋势与砂岩样品CIA值(62-85)的变化基本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