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ase合成关键基因VTC1调控水稻耐铵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江苏省植物生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4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肥施用在保障我国作物高产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土壤环境中NH4+含量的急剧增加,不仅对铵敏感作物(例如烟草、番茄、甜菜等)产生高铵胁迫甚至毒害,而且对喜铵作物如水稻也会产生一定的胁迫,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揭示作物耐铵性和生长发育间的分子调控机制,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提高作物对NH4+环境的适应能力以达到趋利避害、提高氮素利用率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需求。
其他文献
5-Aminolevulinic acid (ALA),a new plant growth regulator,can inhibit stomatal closure by reducing H2O2 accumulation in guard cells.However,how ALA reduces H2O2 content in guard cells is largely unknow
水资源是我们长期生存和生产活动中所必需的宝贵资源,近几年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上涨,江苏省年人均可用水资源量仅为9025m3,已达到严重缺水。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国作为人口与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上面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水资源的短缺使得农业用水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玉米是我国主要种植的作物之一,也是种植范围最为广泛的谷类作物,它是满足着人们生存必须的生
镉(Cd)是一种有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它很容易被农作物和蔬菜根系和可食用部分积累,进入食物链影响人的健康.利用镉污染土壤发展可再生能源作物,既可以避免能源植物与粮争地,又可以增进粮食生产的安全性和促进生态效益.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原产于北美,是多年生C4草本植物,具有高生物质产量和生物乙醇转化率,是重要的生物能源作物之一.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是一类
为了探讨水分与氮肥处理的互作效应对水稻弱势粒灌浆影响,试验以甬优2640和淮稻5号为供试品种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了3种方式灌溉方式,分别为浅水层灌溉,轻度水分胁迫灌溉(-15kPa)和重度水分胁迫灌溉(-30kPa),3种氮肥处理分别为不施氮(0N,0g N/盆),中氮(MN,2g N/盆)以及高氮(HN,4g N/盆),研究水氮互作效应对水稻地上部干物质量,根干重、根冠比,根系氧化力、产量构成因素
本文研究了黑暗和不同光处理(LED白光、LED蓝光和紫外光(UV-A))下富氢水(Hydrogen-rich water)对萝卜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检测了花青苷合成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利用LC-MS技术,在萝卜芽苗菜下胚轴中共检测到四种花青苷的单体物质,分别是矢车菊素-3-芸香糖甙-5-葡萄糖苷、矢车菊素、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牵牛花色素-3,5-双葡萄糖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最常见的环境胁迫因素之一,并已成为导致作物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油菜是我国三大油料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干旱胁迫的严重影响,因此提高油菜的抗旱性尤为重要.BnTR1 (Thermal Resistance)基因是从甘蓝型油菜中成功克隆得到的一个耐热相关基因,TR1基因编码一个定位于细胞膜上、具有RINGfinger结构域的泛素E3连接酶,有研究表明过表达该基因能增加植物和
为了安全合理利用重金属污染农田,筛选出适宜在重金属污染农田种植的低积累品种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采用重金属污染地原位筛选方式,研究了262份小麦微核心种质的籽粒对重金属铜(Cu)、锌(Zn)积累的差异及筛选出适宜在污染区种植的低积累品种.262份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于2014-2015年度和2015-2016年度(均为11月播种,次年6月份收获)种植于南京市汤山铜矿污染农田(全Cu平均值为1150.4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磷作为水稻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在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首先,磷可作为水稻体内一系列重要有机化合物如核酸、蛋白、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次,以多种途径参与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如调节ATP和众多代谢关键酶,参与糖类代谢、蛋白质合成、光合作用、信号传递等等。可以说,磷几乎参与了水稻植株所有的生命活动。磷对水稻如此重要,而磷缺乏是
可变剪接是指从同一个mRNA前体通过选择不同的剪接位点组合产生多个不同成熟mRNA的过程。人体中超过95%的含内含子基因可以发生可变剪接,研究发现,很多疾病的产生和可变剪接有关。与动物相比,植物中关于可变剪接研究较少,但近几年,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对植物中可变剪接的报道陆续增多,目前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已经成为研究植物可变剪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全基因组范围内可变剪接事件进行检测,发现拟南芥61%
镉是土壤和水体中常见的有毒重金属,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机制应对镉胁迫,主要包括:胞外分泌物及细胞壁对金属离子的阻遏作用,胞质有机化合物的螯合作用,液泡隔离作用及抗氧化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物种在镉胁迫的响应机制中存在差异.本研究以筛选获得的两个镉耐性差异较大的箭舌豌豆(Vicia sativa L.)品种L(镉耐性品种)和Z(镉敏感品种)为实验材料,比较了水培条件下,镉胁迫对两个品种箭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