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雷电灾害风险特征分析

来源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applesh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雷电灾害事故频发,对国民生活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雷电灾害的研究和风险评估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利用信息扩散理论建立了雷电灾害风险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江苏省2000-2009年雷电灾害事故及重大雷电事故数据进行分析,并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计算过程.经计算发现:江苏省近年来随着雷电灾害事故的增加,人身伤亡风险和经济损失风险也随之增加,雷电灾害事故多集中于300次/a内,大约2a一次;人身伤亡风险主要集中在35人/a内,大约每2a一次;经济损失风险值为500万元/a的累积发生概率高达85.79%;重大雷击事故多发于18次/a到36次/a间,其累计概率高达58.14%.通过对雷电灾害数据定量化的计算分析,可使人们对雷电灾害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防雷减灾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在统计雷击大地密度的过程中,需要划分公里网格,然后对落在网格内的闪电数据进行统计.首次提出利用降维思想统计雷击大地密度,降维统计是一种科学的统计方法.利用统计出的数据绘制等值线时,每条数据都参与了等值线的绘制,不会出现丢失数据的现象.给出了手工统计的方法,同时利用Java语言编程实现了降维的统计方法,提供了友好的人机对话界面.实践证明,该统计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雷暴天气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特殊的“马蹄形”地形对雷暴的影响甚为复杂.定位精度、探测效率是评价雷电监测网的关键技术指标.本文考虑到雷电定位系统的探测效率决定着定位精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业务应用.分析雷电定位系统组网以来监测数据特点,与雷暴日数据对比分析,同时结合湖南地形特点,试图找出导致探测效率低的影响因子.分析表明:(1)雷暴分布与闪电分布极值中心位置较一致
鉴于近年来,农村雷击事故频发,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与日俱增,农民已成为雷灾受害者的主要部分,而笔者经大量的计算发现一般农村民居达不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的防雷分类的最低标准.因此,本文经过理论分析、科学计算、研究论证提出了“一般农村民居防雷建筑物”的概念及其范围,以及“一般农村民居防雷建筑物”分类中三款的合理性、全面性.范围的提出是对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利用2008-2010年夏季邵阳地区NCEP(1°×1°)再分析资料和湖南省闪电定位资料,建立该地区夏季雷暴、非雷暴的支持向量机(SVM)分类预报模型,进行雷暴潜势预报,并用测试样本检验了该模型的预报能力,同时与Logistic回归模型和Bayes判别法的预报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VM模型的预报准确率为86.21%,虚警率为15.25%,漏报率为13.79%,TSS评分为0.79,在邵阳地区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目的是寻求最低雷电灾害事故率、最少的雷电灾害损失和最优的防雷安全投资效益.地铁与轻轨为公共人员密集场所,具有设计复杂、线路覆盖面积广等特点,根据《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20号)第二十七条“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人员密集场所等项目应当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以确保公共安全”.根据地铁与轻轨建筑的特殊性,简单介绍了雷电风险评估在地铁与轻轨运行中的作用及意
分析整理2003-2012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的历史雷灾记录、利用近30年(1982-2011年)48个气象站人工观测雷暴日数序列和2011年《吉林省统计年鉴》数据,基于系统聚类方法、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雷电灾害易损度计算模型,利用GIS自然断点法区划48个市、县的的雷灾易损度,实现了对吉林省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并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区划结果进行了合理性验证.其中,采用欧式距离作为量度标准,用离差平方和法
本文从直击雷防护措施、防闪电电涌侵入(闪电感应)方面进行设计,直击雷方面,通过标准GJB2269A-2002与GB50057-2010比较,确定弹药库内各幢建筑的防雷等级,在装备仓库(弹药)库直击雷设计部分,利用滚球法进行作图,采用多支接闪杆进行联合保护,最后得出应采用六支高20.6米的接闪杆进行保护;防闪电电涌侵入(闪电感应)方面,分别从温、湿度监控系统、安防监控系统、供电系统三个方面展开,重点
基于雷击高塔的传输线模型,模拟了雷电流在回击通道和塔中的分布,揭示了反射电流在波头处产生的非连续性现象,提出在原有的辐射场的计算公式基础上再加入“开关项”来表示非连续性电流会对辐射场产生影响,并求得开关项的一般公式.开关项与回击模式的选择无关.通过模拟雷击168-m高塔在不同回击电流、不同距离处产生的开关项对总场影响,得出①开关项对首次回击较继后回击产生的电磁场影响大;②开关项的幅值随着观测点距回
本文运用盐城市8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1年逐日气象资料,2005~2011年盐城市防雷中心及各县市区气象局雷击灾情调查资料,分析了盐城市雷电发生和变化规律及现代雷电灾害的影响特点,并提出雷电灾害防御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961~2011年,盐城平均年雷暴日数为26.1~33.5天.总体上是南多北少,最多的是大丰为33.5天,最少的是最北部的响水仅26.4天.年际间波动大,1964年最多,全市
本文利用2009年1月~2012年2月的LIS和GOME-2卫星资料,对青藏高原中部区域闪电与对流层NO2垂直浓度柱(VCD)的月均值资料进行了时空分布特性和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估算了中国地区闪电产生氮氧化物(LNOX)的量.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闪电与对流层上部NO2在年际分布和空间分布上保持很好的一致性,NO2VCD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夏高冬低的季节特征,与闪电活动情况一致;对两者线性拟合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