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卜辞(卜口)字的几个词语及失、宾两字

来源 :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l770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骨卜辞习见"(卜口)凡(屮一)疒"的习语,旧释包括拙释在内说法不下五六种,细绎之皆不可从,本文对此加以探讨.
其他文献
谈到人类文明的起源时,不能不提起咒术,因为它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如J.Beattie所述,咒术是象征意义的愿望表现,也是扎根于该社会的宇宙观.那与其说是实际的、科学的观念或是活动,毋宁说意味着仪礼的、象征的观念或活动.为了得到他们自己的希望的结果,进行了咒术.卜占是咒术行为,而且是社会行为,它必须受人们的认知.社会必要接受先验的占卜的基础.同时,卜占以解释行为作核心,但技术上的程序是不可缺的.卜
自19世纪末迄今,安阳殷墟已经出土15万片以上的商代甲骨文,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作为史料,首先要求其年代明确,这样才能准确地运用于历史学研究之中,如果年代不明,则无法应用.因此,对于甲骨文的断代研究是甲骨文研究的基础课题之一.自1933年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发表以来,甲骨文的断代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有些卜辞的年代,学术界争论还比较大,尤其是历组卜辞的年代,尚在继续讨论
作者在《无名组卜辞中父丁称谓的研究》中说过:"无名组的卜旬辞和一部分田猎卜辞的前辞中仍用贞字,过去不顾字体的差别,把前辞有贞的卜旬辞和田猎卜辞一概定为第四期是错误的.这个问题将另文专门讨论."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中说作者的这一意见"可从",但未加具体说明.李学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中对前辞作"干支卜贞"的无名组田猎卜辞作了一些分析,但对无名组卜旬辞仍未论及.所以,本文就前辞有"
在甲骨上写、刻文字,显然要比书写于简牍困难,事后阅读甲骨刻辞,也较简牍墨书吃力.许多甲骨刻辞摹释辞条,虽寥寥数字,然征诸卜用甲骨实物,每布满累累锯齿、凿穴、刀印、锥划、墨痕、笔迹,背后曾经投入之人力物力,绝非如一般想象之简单.本文探讨了3000年前的殷人,如何使用甲骨进行书契与释读,以期从此一特殊写、读方式的整体过程,寻绎其底蕴.
本篇论文以甲骨文中的时间表现法和时间表现词为其分析对象,考察其表现的具体方式及特征,并通过诸如纳西文字、英语、韩语等其他语言里的时间表现方式之异同窥测商代中国人有关时间表现的原始思维特征之侧面,同时略谈此种思维特征产生之基础,以作为本文的宗旨.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将记时名词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关系,整理为一个表.笔者在其加以若干修正后形成"表A".本文对表中的几个问题点进行探讨.研究认为:甲骨文中所见指示词,近称‘兹”与中称“之”被使用,而远称的指示代词,因甲骨文的性质却很难看到。在后世,“兹、之’被“此、是”所取代,进而“中称”的概念消失,一并被解释为“近称”演变成了“近称、远称”的二分法。
甲骨文发现迄今虽已百年,但在文字考释方面仍有许多未获识读尚待考释之字,有关"戎"字诸字即是其中一例.1999年4月,作者在南京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的"甲骨文与商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的《甲骨文字考释补苴》一文中曾经简要论及,会后又作进一步探讨,感到仍有再作通释的必要.兹再申浅见,以就教于海内外方家.
本文通过分析"乍"这个字的发展讹变现象,可以给我们在古文字考释,形体辨别等方面提供一个思考线索,本文提出来求教于方家,恳请批评指正。
多年来,作者注意甲骨文"(酉彡)"字的研究情况.可是至今还没有见到学者对此字的考释,在甲骨文发现100周年之际,作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据《竹书纪年》,太甲复辟,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阶、伊奋。刚好是两位,伊尹二子有没有可能就是卜辞所说的“二压”,他们共同担任“大甲师’之职。这里提出来,供研究商史的同仁们参考、指正。